县区聚焦 > 正文

濮阳县一乡一村一故事:郎中乡大郭村

2021-05-14 10:09:03  来源:映象网

大郭村位于濮阳县城南35公里,距郎中乡政府驻地西北7公里处。东邻贾白邱村,南临307省道,西邻祝大郭村、骆营村,北与尚寨村接壤。

村名来历

大郭村历史悠久,距今有六百多年历史。明洪武初年大迁民,先民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此地得以安居。大郭村共分四个自然村,分别以姓氏称为梁大郭、祝大郭、李大郭、白大郭,故郎中乡有“五白邱、四大郭”之称。

姓氏人口

大郭村始迁至今,由四个自然村演变发展为今天的三个自然村,共有人口1600人,耕地2620亩。其中属梁大郭村最大,人口900多人,耕地1160亩,共分八个村民小组。梁大郭村共有两大姓,东头为鲁姓,中间、西头为梁姓,因梁姓居多故称“梁大郭”。祝大郭共有白、王、祝、骆四姓,以祝姓居多故称“祝大郭”。李大郭共有张李两姓,因李姓居多故称“李大郭”。

历史沿革

大郭村自明洪武初年开始建村,民国初期,全县共分十个区,大郭村归六区所辖。解放后50年代,划归八公桥第十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归郎中人民公社所辖。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建立乡政府,梁大郭村隶属郎中乡人民政府所辖。

 经济发展

大郭村在建国后五六十年代,水利条件极度匮乏,再加上土壤全部为沙质土壤,粮食产量非常低,群众温饱问题难以解决,只能依靠种红薯勉强度日,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薯村”。有民谣道:“想吃红薯干,白邱(临邦村)是个边,想要吃的多,就要去大郭”。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期间,大郭村先后办起了全公社唯一的养猪厂、榨油厂、造酒厂、养羊厂等。大大推动了本村经济的发展,梁大郭村当时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村”,其中养猪厂技术员梁美娥被评全国劳动模范,发起了向“梁美娥姐姐学习”的号召。1964年县公安局派驻村干部王长山驻扎在大郭村,帮助三村发展经济。在王长山的领导下在梁大郭村建成了发电站,架了电线,建立打面机房,打了机井,使大郭村成为全公社第一个用电村。从此以后大郭村名震四方,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改革开放后,大郭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发展花生、红薯种植,并进行深加工,先后建立了榨油厂,红薯粉条加工厂,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本村经济的发展。近十多年来随着打工潮的来临,大郭村很多村民开始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特别是出国务工成为“时尚”。据不完全统计,十多年中出国务工者不少于100人次。他们出国回来,有的在城里买了房,有的在家办厂搞企业,有的发展种植养殖经济。大郭村一时成为别人眼里的“小康村”“出国村”。由于大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郭村也多次被县乡评为文明先进村,村支书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文化教育卫生

大郭小学是建国后建立的第一批农村小学,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搬迁后,如今坐落在梁大郭村南面的大郭小学,汇聚了梁大郭、祝大郭、李大郭三村的学生,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校园规划整洁、鲜花满院、书声琅琅,多次被评为“花园式学校”、“标准化学校”“家长式学校”。

大郭小学至建校60年来,为附近各村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大批人才,他们走向了社会不同的岗位,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医疗卫生方面,梁、祝、李三个大郭共有二个卫生室,内有多位经验丰富的老医师坐诊,其中李大郭村张大夫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是远近闻名的“神医”,每日慕名而来,前来就医者络绎不绝。

古今人物

梁殿选(1907—1967),民国初期,县衙捕头,除暴安良,名震四方,人送外号“毛爷”。

梁高七(1920-1987),曾任农协会主席,自幼习武,能举枪打鸟,人送外号“神枪手”,身手非凡,深得长拳、梅花拳之精传,是长拳的主要继承和发扬者。

梁迎春(1920-1981),早年参加抗日游击队,后参加人民解放军,解放后任山西地质厅办公室主任。

梁方承(1921-1947),解放前任地下交通站站长,由于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地方武装地方团团长何宝明活埋而死。

梁恒玉(1925-1948),曾参加人民解放战争,淮海战役中任担架队队长,不幸牺牲。

梁成配(1929—1987),解放战争时期任公八桥区副区长。解放后调到安阳任三角湖公园区党委书记,后任濮阳专署林业科科长。

梁美顺(1929-1997),1947年大参军,曾参加了人民解放战争,曾任湖北房县粮管局局长。

鲁铁成(1930-1986),解放后曾任职濮阳县公安局。

鲁永梅(1931-1993),早期共产党员,1952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郎中乡组委、主任。

梁连波(1940-2006),西安二炮学院毕业,硕士,分配到济南军区任山东省诸城市二炮高级工程师,正团级干部,转业后任濮阳市科协办公室主任。

梁俊山,1940年生,1962年大学毕业后在开封市兽医站工作,后调河南省太康县农业局、长垣县农牧局,1985年在濮阳县郎中乡政府任办公室主任。

鲁永彬、梁东长、梁新传等三人,1947年大参军,加入人民解放军,革命烈士,都牺牲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战场上。

鲁永祥,1945年生,1962年参军,转业后任濮阳县纺织厂人事科科长。

鲁德朋(1945-2016),共产党员,1964年与大郭村驻干部——濮阳县公安局局长王长山一起带领大郭村村民建军电站,架电线,打机井,要力发展大郭村经济,为大郭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后历任濮阳县郎中乡供销合作社会计、副主任。

鲁德怀,1946年生,1963年参军,东北人民解放军某团指导员,正团级干部,转业后任濮阳县习城司法所所长。

梁法堂,1957年生,曾任濮阳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濮阳县文联主席。退休后担任濮阳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秘书长。河南省书法协会会员。

文物古迹

大郭寺,原名开州寺。是濮阳县以南三大寺院之一。相传明朝洪武年到永乐年间,五十年内共组织了八次大迁民活动,涉及到十八个省四百九十多个县市共八百八十二个姓氏。据《洪洞县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当地官府曾七次在槐树左侧的广济寺集中百登记造册,办理手续,迁往中原一带。迁入濮阳后,四方移民因其怀念家乡广济寺,便捐资在大郭村兴建了“开州寺”,以祈求神佛风调雨顺,保一方百姓平安。后随着濮阳县的易名,“开州寺”随易名为“大郭寺”。

大郭寺共分三大殿,后有寺院,东有大门,内有和尚十多人,院内悬挂一口大铁钟每日钟声嗡鸣、香烟缭绕,前来烧香拜佛祈福的络绎不绝。从此大郭寺声名远播,响彻省内外。至今尚留一寺院遗址。

习武之村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寇进入大郭村临邦夺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很多百姓惨死于日寇的屠刀之下。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梁大郭村长拳继承人鲁成金迅速组织了梁大郭、祝大郭、李大郭三村习武之人隐藏在梁大郭村东头,等日寇一进村突然袭击,纷纷拿起大刀、长矛、长枪,短剑冲上敌人,与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他们凭借精湛的武艺,奋勇杀敌,直杀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日寇一小分队全部被残歼。使大郭村免受其害,三村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护。从此大郭村声名大振,习武之风蔚然而成,在老拳师鲁成金的带领下,村民纷纷加入习武练拳行列,使大郭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武术之村”,使长拳这支优秀的武术得以继承和发扬。

戏曲之村

濮阳县曲剧团前身由坠子演变而成,坠子由道情演变而来,起源于濮阳县梁大郭村。清光绪年间濮阳董庄董永林说唱道情,行艺至徐州一带,见有坠琴伴说唱者,董慕其艺,主动与其结伴江湖,得其艺,回县传艺说唱,“坠子”声震县境。

清宣统年间,坠子二代宗师康元林、赵炎祥(艺名黄马褂)为坠子事业的发展有着不朽之力,特别是宗师赵炎祥带班在彰德府(今安阳)卖艺,慈禧太后在此巡视过寿,爱听其唱,亲封御赐黄马褂一件,当时名震豫北。民国初期(1914年)有梁大郭名人梁殿选召集方圆艺人,在梁大郭寺院成立梁家坠子化妆班,成为濮阳县第一个把坠子改成上台演出的化妆班,20世纪30年代末,在老艺人鲁成信的带动下,化妆班到邻近县市演出,深受大家的欢迎。

濮阳解放后,1945年八公桥老区政府决定让区干部梁东书和管学贤带领戏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排练了文明戏。《活阎王讨账》、《一张土地证》在土地改革中起到了很大宣传作用。1947年刘邓大军渡黄河,戏班老艺人鲁成信、鲁成云、梁金刚、梁道印等人捐献树木及板子交给政府造船,支援大军南下。1949年初,第四野战军渡黄河时,戏班敲锣打鼓,在庆祖、白邱两路迎送大军过河。1950年10月,县召开曲艺整顿会,给剧团150公斤大米、小米,县文化馆审核登记后,成立濮阳县坠子戏社。1953年更名为濮阳县新声剧社,1956年更名为濮阳县新艺剧团,1958年由县文化局副局长姚换帮带领剧团主要演员去洛阳曲剧团学习,带回现代戏《掩护》、《三月三》、《赶脚》,古装戏《柜中缘》《借年》《草人媒》等,遂更名为濮阳县红旗曲剧团。

1980年,经县政府批准,以团带校,招收学员50名。1982年剧团派10名优秀学员赴山西长治市戏校学习。1983年,这些学生回团后,使剧团演出水平大大提高,该剧团常年在豫、晋、鲁、冀等地区演出,备受群众欢迎。1996年剧团在石家庄郊区演出时,百年不遇的洪水暴发,将剧团服装道具全部淹没,在团长梁同印的带动下,全体演职员自筹资金18万元重新购置了服装道具。2011年,团长又自投资金8万元,更换了服装、灯光、音响,在最艰难的时期仍坚持演出,成为豫北地区不多有的演出剧团。2015年,梁同印退休后,团长由女儿梁三平担任,重新投入60万元,更新了剧团所有设备,补充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使剧团走上了现代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剧团正式更名为“濮阳县大郭梁三平剧团”。

李大郭村名来历还有另一说

郎中乡有一个村,名叫李大郭,啥意思。最初老归认为是姓李的盖的一个大城市,在很古的时候,郭就是城。仔细一打听,大郭,原本就是大锅。话说明朝洪武年间,第一批从山西大槐树移民的人家,背井离乡,姓侯、李、梁三户人家共用一个大锅造饭,典型地吃大锅饭,亲如一家,异姓兄弟胜过同胞弟兄,被传为美谈,从此得一村名:大锅村。到了清朝,人口发展,侯姓、梁姓迁出另外建村,李家守原址,村名遂叫李大锅,再后来,讹传成了“大郭”。(崔学庆 曹豪杰)

 

 

 

文章关键词:濮阳县,郎中乡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淅川县滔河乡:学史力行 为群众办实事

    5月11日,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组织乡机关、乡直单位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全乡公益岗人员800余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该乡新集镇杏李基地进行劳动,为杏李果树除草、疏果。

  • 濮阳县精心组织创新形式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濮阳县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议,学习贯彻上级动员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工作任务。成立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抽调40名精干力量加入,向各乡镇和县直单位派出14个巡回指导组。

  • 点赞!濮阳体彩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血液病患者

    5月8日上午,“肖寒松赴郑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在河南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濮阳分中心举行。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刘善森,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

  • 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新蔡县化庄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知识测试

    5月12日,新蔡县化庄乡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知识测试,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知识测试,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带动全体党员干部重温历史,汲取力量,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今日热点

濮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网络评选公告 濮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网络评选公告

精品原创

濮阳医专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文明实践系列活动 濮阳医专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文明实践系列活动

读图时代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