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河南省濮阳市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黄河流经濮阳167.5公里,流域面积214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1%。长期以来,濮阳特别是北金堤蓄滞洪区承担着“洪水招待所”的重任,为确保黄河中下游安澜、保障京津冀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濮阳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创造了大展身手的时代舞台。我们坚持主动作为、奋勇争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点开局、精彩起步。
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优先任务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至10月20日,全市PM2.5、PM10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0.5%、14.9%,优良天数195天、同比增加33天;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省交办我市黄河干流17个“四乱”问题整治工作全部完成;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污染“减法”和绿色“加法”,不断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持续打好治污攻坚战。坚持依法、科学、精准原则,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着力抓好金堤河等重要支流河道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系统推进油田污损土地综合治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推进城乡保洁一体化,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全面推进“气化濮阳”,今年将实现“村村都通天然气、居民生活无煤化”;深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全市村村通上公交车、一个票价直达目的地。深入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持续做好化工企业“红黄蓝绿”标识管理,加快化工企业“退城入园”步伐,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积极构建生态绿色屏障。大力实施滩区和蓄滞洪区生态修复,切实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快推进沿黄生态廊道提质升级,着力抓好黄河、引黄入冀等“四大生态走廊”建设,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生态修复,积极构建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市绿芯的区域生态格局。
着力用好法律锐利武器。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持续开展环境公益诉讼,谁污染、谁负责、谁赔偿。发挥好全省首个跨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作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坚持把黄河治理作为重大使命
濮阳黄河河道上宽下窄,是典型的“豆腐腰”河段。目前,濮阳133公里的“二级悬河”中,还有125公里未治理。“二级悬河”对滩区人民生命安全、生产安全和大堤安全仍构成威胁。我们始终紧绷黄河安澜这根弦,加快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积极构建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黄河长治久安。
加快补齐“二级悬河”治理这个突出短板。已将58公里“二级悬河”治理工程纳入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项目,并积极推进剩余67公里“二级悬河”治理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北金堤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持续提高兴利除害能力。
坚决扛牢黄河防汛这个政治责任。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巩固提升标准化堤防工程,完善防汛抗旱指挥制度和综合监测机制,强化军民联防,不断提升应急抢险等综合能力。
扎实做好滩区居民迁建这个民心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步推进安置区建设、群众搬迁、后续帮扶等工作,到2020年底,10.3万滩区群众将搬出黄河滩、开启新生活。
坚持把水资源利用作为重大课题
持续做好黄河水文章,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持续优化用水结构,努力把水资源转化为水优势、水经济。
在供水上显担当。谋划实施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扩容提升项目,在原工程总干渠沿线建设岳辛庄等7座调节水库,新建一条补水干渠,年输水能力由6.2亿立方米提高到20亿立方米,为河北省和雄安新区提供了可靠的用水保障。扎实推进彭楼灌区改扩建,解决我市范县和聊城市沿线用水问题。
在用水上做文章。推进南小堤等8座涵闸改建年底前开工建设,争取剩余3座涵闸改建早日立项实施,尽快解决群众“守着黄河用不上黄河水”问题。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丹江水润龙乡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一条管道通农户,家家喝上丹江水”。
在节水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今年全市9处大中型灌区将全部完成节水配套改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4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43万亩。大力推进工业用水节水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持续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
生态保护是先手棋,高质量发展是必答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发展态势回稳向好。1—9月份,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8%,税比67.5%、居全省第7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22.9%,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工业投资增长17.8%,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5.9%、7.2%,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二位、第一位。下一步,将抢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以抓好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和现代家居、羽绒及制品、生物基材料“三专”特色产业为重点,坚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以产业转型带动城市转型。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标新型化工基地建设“突破年”目标,强力推进基地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
深入实施“创新兴市”战略,后疫情时代,创新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我们将以实施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试点市为契机,下大力气推进“四个一批”建设,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最大限度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让濮阳成为引进人才的洼地和人才成长的高地。
深入实施“开放活市”战略,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持续深化改革,扭住影响当前濮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放管服、开发区体制机制、农村产权制度等领域改革,打造更多工作亮点、创造更多濮阳经验。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全面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市中心城区节点带动作用,加快推动濮阳由区划边缘变区域枢纽、开放前沿;深化与山东聊城、菏泽等市的沟通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联合黄河上下游地市,共同谋划实施沿黄河北岸快速通道,促进沿线地市融合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1/2工作法,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坚持有1人外出招商,每个县(区)每年实打实地招引2个超10亿元的主导产业项目,以高水平招商促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濮阳高质量发展新标识。
坚持把弘扬黄河文化作为重要任务
奔流千年的黄河,孕育了博大精深、雄浑厚重的黄河文化。把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作为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发展优势的重要举措,找准黄河文化与龙文化、杂技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的结合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挖掘黄河文化上下功夫。大力实施黄河文化探源工程,深入研究黄河流经濮阳造就的人文精神,深度挖掘黄河孕育的文化资源。紧紧围绕黄河濮阳段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发展成就倾力创作,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在保护文化遗产上下功夫。联合黄河上下游、左右岸,谋划推进黄河堤防工程申请国家物质文化遗产、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带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黄河记忆,展示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勇气和智慧。加强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开发,积极推进京杭大运河台前段建设。实施上古文化大遗址保护项目,积极推进中华龙源景区、龙文化博物馆、油田博物馆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根祖文化传承基地。
在加快文旅融合发展上下功夫。依托黄河岸线和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自然文化资源,谋划建设黄河文化广场、引黄入冀补淀纪念馆,打造独具特色的黄河母亲形象新标识。加快杂技与体育、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推进世界杂技之窗和杂技小镇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努力把濮阳打造成为中国极限运动名城和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杂技产业聚集地。(河南省濮阳市委书记 宋殿宇)
弘扬黄河文化,扛稳历史重任。8月5日,“扛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责任,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理论研讨会在开封举行。